【前景新觀察】
21世紀是一個數字化的時代,在互聯網與數碼產品充斥的生活下,渴求體驗、時尚前衛的Z世代人群涌現于消費浪潮頂端。而對于科技影像行業而言,能夠顯著影響當代家庭購買決策且接受力、消費力雙強的“Z世代”無疑能夠創造極大的市場空間,但如何才能投入“Z世代”的懷抱,須得仔細思量。
包圍“Z世代”們的高新科技產物融入并改造著他們的生活與思維方式。在互聯網中搜索“Z世代”,會得到“注重體驗、個性鮮明、自尊心強、樂于嘗試新事物”等諸多評價。而就“Z世代”而言,除了更關心“體驗”,同時也更節儉;嘗試去挖掘最好的價值和服務一類的網絡評價外,天馬行空的思維與創造力同樣是社會行業,尤其是科技行業不可忽視的要點。作為一名95后,作者我面對“科技影像產品如何面對‘Z世代個性化市場’?”這一疑問頗有感想,以下便從工作、娛樂這兩大生活角度做一些個人見解。
·工作
作為“Z世代先頭部隊”,95年生人的我也已步入社會工作,就我個人經歷而言,“Z世代”雖被評價為“獨立有思想,且接受力強”的個體,但在面對“看似繁復”的工作時同樣缺乏經驗,容易亂了陣腳。在此之上,多為獨生子女,似乎被“寵壞了”的“Z世代”們,“叛逆期”卻有延長趨勢,往往“不服氣卻又無能為力”。我想這不僅是工作上X、Y世代的前輩們對我們的頭疼之處,也是我們難以解決的問題。
那么對于此,科技影像行業或是說通過科技影像產品又是否可解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對于傳統的影像行業而言,提到工作場景,更多的會想到標準會議室的投影設備以及展廳、演藝廳的演出設備矩陣。然而當影像與科技相融合后,影像產品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偏向年輕的“Z世代”們。現在許多企業的管理層都在提倡為年輕人提供一個能夠發揮其創造力的平臺,但其實對于我們年輕人而言,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往往是點亮思路的先決因素。會議室、報告廳的正式感難免讓我們有些拘謹,要想讓“Z世代”們實現更高效地工作,科技影像行業仍舊有待挖掘的產品陣地。
舉例而言,企業文化墻、展示板便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遍布企業各處的動態可視化展板絕不帶有什么壓迫感,不如說,這樣的“體驗感”正是我們這些“Z世代”們樂于接受的。而在這前提下企業對其內容便可“大動文章”。平常聽不進去前輩的“諄諄教誨”通過長期滾動展示的“小Tips”可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時常展現而出的“鼓勵語”、對“Z世代”們的無聲認可總能夠給予其莫大的安心感與激勵;而網絡行業相關的新聞消息在展板上予以播報更可能是在意想不到之時讓“Z世代”們創造力爆發的契機。而這對于影像行業本身在技術手段上不過是“舉手之勞”,但這可能意味著思路與產品方向上的開拓,是創造有價值的全新科技影像項目方案的基點。
·娛樂
相較工作場景,娛樂對于“Z世代”們來說在生活上的比重可謂十分重要。從小享受優厚資源的“Z世代”們在成長過程中的興趣愛好產生出極度多元化的趨向。或許對于科技影像行業乃至更多的行業群體而言,“御宅族”、“中二病”、“潮玩族”等標簽奠定了其對“Z世代”的初步印象,但其實這遠不足以滿足“Z世代”的心。相反的,當我們的視野中充斥了太多以“宅”、“動漫”、“戀愛”或更多“Z世代熱門詞匯”為核心的產品,且不說審美疲勞的問題,年輕群體不免會聚集議論產品背后的生產者對于“Z世代精神”的曲解。
因此,私以為“宅”、“二次元”等詞匯固然是“Z世代”人群的偏好,但首先不可以偏概全,傳統的“體育”、“音樂”、“影視”等同樣是我們樂于關注的方向;其次,大可不必將其當做產品設計的核心,在一款極富科技感的新產品中尋得與興趣相關的功能部分才是令人欣喜的。科技影像亦當以“科技”本身為重,而并非“Z世代影像”。
最后,我想再就“科技影像產品Z世代化看重體驗”這一觀點談一談個人的想法。大家可以看到在上文中我并未提及科技影像產品要想適應“Z世代市場”應在產品性能、功能上作何改變,而這原因也正是我現在想要表達的重要一點。我個人認為“Z世代”們注重體驗的顯著體現便是其對于產品的參數與功能,更在乎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效果以及能為自身帶來什么,這很可能有如代溝一般。
以投影機舉例而言,前輩們在購買產品時通常認為投影機的亮度與分辨率越高,色域越寬,那么其投射而出的畫面質量就越好,甚至會為了購買性價比高的產品去了解詢問投影機產品怎樣才算好。而到了“Z世代”們這里則變成了一句“口說無憑,我得看看效果再說”。
在面對“非喜好”和“非必要了解”的領域之時,“Z世代”們才不愿為此花費過多的時間去詳細了解,第一視覺感往往是其判斷產品性能或是項目展示效果的標準。再舉例而言,一款3500流明、全高清的家用投影機,其畫面顯示精美度令人滿意,但對于“Z世代”消費者而言,其缺乏某些功能”都有可能成為其被Pass的原因,即便各方面因素都滿足“Z世代”的需求,它還是可能會因為超出“Z世代”接受范圍的過高價格被略過。事實正是如此,以上這一切并非假設,更非極端。
那么,要想更好地服務于“Z世代個性化市場”,科技影像行業的從業者們是否需要從根本上轉變思想呢?我想到也不必。從“Z世代”偏重體驗的實際表現來看,其實無非是對影像產品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企業要做的更多地是迎合“Z世代”的需求,但注意不要妄想也沒必要摸透“Z世代”需求。
原因如下:第一,“Z世代”需求因其多元化體量極大。第二:過于深入理解“Z世代”思想很可能導致曲解理念,更多時候其實連“Z世代”們都不明確自己需求為何……第三:當企業自認為全面掌握了“Z世代”之時,總會涌現擁有不同消費理念與需求的新時代消費者。
總結而言,“科技影像產品如何面對‘Z世代個性化市場’?”重要一點便是“抓準需求、找準定位”。對于興趣涉獵廣泛的“Z世代”來說,產品中任何一個迎合其興趣點的功能都可能讓“Z世代”為之傾心,但若是功能覆蓋面廣卻無一深入,那邊可能會導致“Z世代”消費者無法從產品上真正獲得需求的功能或是內容方面的要素,進而導致對產品本身失去興趣。因此,行業、企業在為“Z世代”打上標簽的同時也應為自身和產品打上對應的標簽。同時,要將以往營銷環節需要應用的用戶服務理念擴張到最初的產品設計端。明確具有針對性的需求后,從最終使用體驗出發,但要以科技本身為核心設計理念。以迎合“Z世代”需求喜好的功能吸引“Z世代”消費者,并用真正富有科技含量的產品留住他們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