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原創-產業觀察】
國慶節前,由北京國際兒童設計周主辦的中國樂園兒童友好創新論壇在京舉辦,現場產、教兩行業嘉賓齊聚,以“友好型創新”為主題,共同探討兒童寓教于樂發展道路上的應盡之責。
在分享環節,中國旅游研究院課題組分享嘉賓通過數組數據闡述了當前親子旅游產業的高昂發展勢頭,并且消費人群有向Z時代年輕群體傾斜的趨勢。這也就意味著親子游項目需要融入更多的科技創新元素以吸引Z時代消費者,而相對應的消費支出低量漲幅也是多數親子游消費者愿意為此付出的。
此外,針對我們所關注的影像科技領域,數據顯示在2023上半年文旅項目采購指數統計中,數字科技娛樂設備居于首位,結合調研機構對2023親子旅游主要體驗場景分布的結果——“主題公園占比超過65%”,由科技設備所打造的集“新穎娛樂”、“內容價值”、“內核意義”為一體的文旅IP項目已然成為現今炙手可熱的樂園頭籌。
論壇過后,在中國兒童設計周的展覽現場,“友好型創新”的概念也得以深刻表現。
當充當教育者的成年人從創作“主導者”退居為“引導者”,孩子們集群式的自主創造力往往令人咋舌。這些“小造物主”們合力造就了“嘎嘎國”的歷史,集思廣益的創想甚至涵蓋了經濟、法律、地理、民俗藝術等各領域,或許這些都并不成熟,但不可否認的是孩子們在“友好型創新”的環境下所迸發出的潛力是難以估量的。
虛實結合的影像在這里同樣發揮了其意義。投影畫面中連貫流暢播放的是無數孩子們畫筆下暢想的世界,在此之前,它們僅僅只是一次兒童繪畫比賽的成果展示,而現在,它們的聚合無疑已經成為一項可供眾人欣賞的藝術創作。
總結之下,“友好創新”概念的建立與推行需要各方的促進與磨合,而作為影像科技而言,在兒童寓教于樂的發展中不僅充當了場景制造者,更肩負著開疆拓土的責任。影像的破圈能力如此強大且毫不費力,就如筆者想說的“將寓教于樂拓展邊界”,首要的便是將孩子們的思想置于一個新的領域中,它可以是天文、歷史等知識的海洋;亦可以是藝術、演奏等文化的殿堂,當不同領域的產物通過影像的通路發生碰撞時,孩子們顯然將成為最大的受益方,這不僅也與“研學活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更在寓教于“樂”的形式上更勝其一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