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首先代表中央電教館對第三屆電腦教育年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她從整個宏觀的走向做一個詳盡的分析。她說了三個方面,第一對于我國教育資源應用情況基本估計,第二對于教育資源開發趨勢的分析,第三講一個觀點,在未來資源開發應用過程當中,我們怎么樣發揮教師的關鍵作用,引導我們在應用中能夠開發更好的資源,使資源能夠在更大范圍內推廣應用。
首先她認為想要回答資源建設的問題必須要立足于現實,立足于我們對未來的一種宏觀的分析。這樣的分析使我們更清楚的了解我們今天在什么地方,明天我們將去向什么地方。回顧一下我們國家教育資源開發和應用的基本情況,在教育信息化剛剛開始的時候,大規模應用應該是在上個世紀,那時候我們曾經經歷過有路無車,有車無貨的歷史階段。從99年我們國家信息化實施以后,國家在天地網硬件網絡設施建設的同時也大力的投入了這樣的一個資源建設,我們知道在高等教育,在基礎教育,在職業教育,在教育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資源建設和投入。這樣的一些投入,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市場,使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教育資源從無到有,應該說從數量上我們已經可以說比較豐富了,但是我們還在經歷著另外一方面的情況。
雖然市場上,或者說我們在這個行當,或者說在學校中都有很多資源,但是教師仍然覺得這些資源不夠用。兩方面的情況同時存在,一方面就是我們市場開發,企業開發的資源不適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師應用,教師覺得不好用,不愛用,另一方面我們也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課題。教育信息化開始的時候,實際上同時起步了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起動了方方面面,包括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基礎教育的改革是改革的力度比較大的,在這樣的改革面前出現了新的教材,出現了多版本,出現了有很多選擇教材的權利。按照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新的課程組織方式來組織的資源就顯得非常非常不足。因此我們認為,在2002和2003年前后,分析教育資源狀況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概念,叫結構性的問題。目前為止,這種結構性本身的問題還在存在,如果說我們展望未來的話,教育資源開發供給和應用過程當中的這樣一種不斷的提出需求,不斷的去滿足需求,一種需求和應用之間,或者是滿足應用之間要求的差距還會誕生,這是我們對于我們國家教育資源應用基本情況的分析。
在這樣一個長期的過程當中,資源建設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不同階段情況是不一樣的,或者說是不完全一樣的。我們知道教育信息化是我們國家在教育領域里,信息技術開發,信息資源,深度應用來推動我們國家教育現代化的過程。我剛才也注意到了,會刊里面提到了教育部正在制定2020年教育發展綱要,提出了教育要在2020年初步實現教育現代化,率先實現現代化的要求,目前正在研究的過程中。教育信息化應該說是支持教育現代化發展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支持我們各方面改革,比如說我們剛才講的,基礎教育的改革提出來有三個方面的支撐。第一個支撐就是教育思想的支撐,現代教育理論對教育的模式,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過程當中的影響很明顯。第二是老科學的發展,是我們進一步研究的理論基礎,第三信息技術將有利的支持教育的改革。在這樣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當中,各個階段的任務是不一樣的,我們初步的研究認為,教育信息化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應用的角度,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我們認為是教育信息化的初期,第二個階段是教育信息化的中期,第三個階段是教育信息化的后期。在教育信息化的初期應該說發展的規模比較小,主要是由于技術的驅動,信息化技術發展很快,對于技術首先感知的群體、單位和區域推動這方面的發展。在這個階段重點任務,第一個是提高認識,怎么認識信息技術在人類發展中的作用,那時候有很多的文章講到信息技術和過去歷次的工業革命過程中的技術發明是不一樣的。怎么樣認識人身的大腦對生活、生產以及行為方式的變化,第一階段是最重要的。第二個任務就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因為我們那個時候是從零開始,第三個任務就是要摸索經驗,信息化高度發展的過程當中走。學習技術,掌握技術,才能夠為信息化發展取得很好的經驗,再進一步的推廣。
第二個階段是進入普及的階段,我認為進入普及階段最重要的標志是政府有了這樣的一個總體的規劃,并且提出了大力推進和普及化推進的要求,在這個階段,從技術的角度來講,應該是從第一階段技術為中心兼顧應用。這個階段的任務是什么,第一是建設基礎設施,第二是開發信息資源,第三是提高操作技能。這個過程中的技術繼續應該是一個學習的對象,同時也是通過學習和認知的很好的工具,成為了改進很好的工具,也成為了做出決策很好的平臺。
接下來發展到后期,特征來講,應該是以人為本,全面提高教育本身品質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期的三項任務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設性的任務,但是這一期的任務重點進入了教與學的本身。提到了全面提高教育技術的能力,這是首要的任務,提高在教育過程中的應用技術的能力,或者是用技術來提高教育過程當中的能力,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二個,我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制度建設的過程,是一個標準化的過程,同時是一個實現資源合作共享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技術的角色不僅是一個認知的工具,不僅一個決策的工具,可能還是一種文化的氛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今天回到我們資源建設的題目,我們看到和三個時期發展過程中,應該說第一時期我們資源建設從任務來講,并沒有提到議事日程上,所以才出現了有路無車,有車無貨的現象。那個時候來講,市場規模比較小,大規模的資源建設和資源開發也不可能成為非常大的任務,但是在中期,由于規模性發展帶動了資源的發展,而且基礎設施在沒有資源推動的情況下,基礎設施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制約。未來發展過程中,是不是資源仍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持續發展的過程呢,我想未必,后面的話題會進一步的分析這個問題。
在不同的信息化發展階段,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各個階段政府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在第一個階段,政府應該可以敏銳的感覺到是關注、研究、支持、引導,這些我們都做過了。很多信息化發展很好的區域,政府就是這樣一些方面去出發的。第二個方面我們認為在中期,在信息化的中期,更重要的是規劃,是投入的導向,是整個政策的導向,和在某些方面的組織攻關。因為在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當中,有一些市場我們也希望通過教育信息化來帶動教育服務業的發展,應該說是存在著廣闊的市場,但并不是每個都被市場化了的。基礎教育的某些方面,應該是政府投入為主的。比如說農村,如果沒有政府的投入是絕對不可能發展到現在。后期政府還是會有一些投入,但是這個時候政府更重要的應該是導向和規范,通過導向和規范來使你的教育信息化能夠通過教育本身的深化使它持續、健康、全面、可持續發展。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走過了初期,對于全國來講,全國整體來講,我們國家信息化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的周期,或者說叫第二階段。第二階段實際上我們已經有了全國的規劃,從2001年就已經提出了三個目標,所以我們說全國來說,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已經覆蓋了31個省,我們覆蓋了大多數的城市,我們的電信網也覆蓋了很多很多的縣,大多數的縣。但是覆蓋縣的概念和覆蓋縣所有的民眾是不一樣的,覆蓋縣的概念是光端機制到達了電信線的機構,最后一公里還是存在的。但是無論怎么樣,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可以使我們走上這樣的信息化發展的軌道,我們資源也有了,應該說有用了,或者說我們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某些幫助。教師應該說經過了基本的培訓,我們估計,因為全國一千萬中小學大多數經過了培訓,培訓以后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辨別自己的能力,還是不夠。無論怎么講,全國來講進入了第二階段。
在這個第二階段發展過程中,我們第二個分析就是發展是不平衡的,高校,不同區域,不同類別的學校之間是不平衡的。有一些地區和學校進入教育信息化第三階段,第三階段我們認為是進入教育教學過程深層影響發展。
在不同的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當中,教育信息化對教育變革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總體來講,有這么幾個方面的影響,第一個就是首先發生的技術基礎的變革,我們在進入第二階段,全國范圍內發生了這樣一個技術基礎的變革。同時我們進入教學過程的變革,這影響到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深層次上,就是影響到思想觀念的變革。這樣一系列基礎技術的變革,教學過程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和思想觀念的變革,我們認為教學的管理方式可能最終要發生變革,這是我們對整個信息化發展過程當中的判斷。我們現在就是第一條在變革之中,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剛剛進入,第五條還很少,剛才有的人提到了一些。
在信息資源應用方式方面,我們覺得在變革過程中更進一步具體化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應用的方式,目前也仍然是借助信息資源創造建構。我們開始利用信息資源拓展,在一些農村遠程教育中,我們也采取了這樣一個,在教師具體教學環節中去提供情景,同時也利用大量的外部資源,特別是IT資源,來提供更多的資料來擴展教學,后面的是更深度的利用,作為通訊的工具,解決信息決策,這是我們的應用方式。
發展中國家大部分還停留在離線瀏覽,偶爾上網,上網是使用E-mail和偶爾的瀏覽一些資源,還有一部分人是在線的檢索、上傳和下載。我們看一看我們第16次最新的全國互聯網應用的報告,這樣一種分析是符合我們中國現在資源應用的用戶群的分布。當然我們也有一些創作和開發的活動和協作的,也許我們這邊可能會要陡一點,我們看一看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運用的是什么呢?我們運用的是光盤,我們用DVD的方式來放光盤,我們也有在計算機里用光盤,我們用資源庫,或者叫校園網里面的資源庫,我們用一部分到互聯網上去檢索資源,我們會上傳,會下載,也有一部分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學習平臺,在學習平臺中去學習,也有一部分人他們自己建立了平臺,在這上面去學習和交流。目前一些地區的發展來看,利用平臺進行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這樣一種發展,使我們這樣一個曲線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是不是會像右邊這樣。在這樣一個逐步向右推進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歷一段時間,由于我們是上傳下載資源,由于我們網絡的費用,由于我們網絡的通達性。我上半年在香港做訪問學者的時候,我調查過華東師大在線學習的教師,教師學習過程中,網絡還應該說是他們學習障礙中的一個因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這些因素影響使我們很多時候,教育資源選擇上,它呈現了一種需要一種產品放在學校或者放在局域網的方式。也許他可能在一定意義上是信息孤島,但是從我們現階段的發展來看,全國水平來講,它是一個剛剛進入第二階段發展過程當中,我們認為它是有它的必然性,或者我們我們在教育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適當的產品開發,或者叫離線產品開發,離線產品跟在線產品的結合,整個體系,思想基本上是這樣的狀況。
在向未來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我們教育方面的一些知識常見的要求,我們認為精品的資源仍然是教育產品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我們可以看到OECD國家在1995年教育政策報告中已經提供了這個這個數據。在中小學中使用數字化資源,購買數字化資源的錢,和購買教材的錢比較,數字化資源的錢已經超過了買教材的錢財。總體來講,數字化資源將成為教師、學校的資源,這個趨勢在我們國家,尤其是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還沒有發展,但是我們會一直這樣發展,我們的研究可能我們會實現直線的上升。也可能在某一個水平上持續發展,這是教育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對于資源提出的非常重要的任務。由于有這樣的一種發展推進,未來資源建設中,一方面我們會出現資源產品。另外一方面,我們會用網絡社區,網絡共享的方式更多的去補充我們產品性資源的不足,或者是網絡文化建設和知識分享過程中那方面的資源優比較大的提高。
學習資源將成為我們國家教育發展非常重要的方向,第十六次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我們非常高興的看到學習和信息瀏覽已經上升到了第三位。很多人都認為互聯網對大家的幫助是很大的,對學習的幫助也是很大,我們看到這些數據,差不多80%了。我們在中小學學科中使用計算機,各個學科使用的情況,經常使用的排序,使用和經常使用的排序都超過了10%,雖然不高,但是是普及了,第二個,已經有了很好的發展,有人說資源應用率大概是20%。
教師對于資源最多的是21%,最少的是化學13%,這使教師進一步反思我們應該怎么樣開發和應用資源很好的介入,這樣才能引導整個信息化過程當中,怎么樣以人為本,全面提高教育品質。58%的學生他認為使用了計算機和多媒體對于他的學習有很的大幫助,62%的學生認為幫助不大,但是它有意思,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很多的數據我們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信息技術究竟能不能提高教學質量。后面的兩個是大學的調查,我就不說了。
最后一個觀點,資源應用最主要的是教師,她認為這個道理大家都很清楚。目前我們在教育信息化領域過程中出現了兩邊大,中間小的狀況,什么叫兩邊大呢?就是從幼兒園到小學,大家應用信息技術積極性特別高,大學教師也應用的積極性特別高。像復旦大學調查過程中,應用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在教學過程中已經達到了80%,但是我們在初中,高中,整體來講還是比較小,主要是因為升學的壓力,大家不能夠回答信息化是不是真正提高了教學質量,信息化也許能提高素質,提高人們未來適應全球化發展的速度,但是是不是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最近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資料,美國做過大量的調查,63%的人認為對學習質量有提高,當然最近報紙上也有相反的一個,英國的調查,說是一個留學生說是沒有作用的。我們要根據中國的國情,中國的現狀進行進一步的調查。
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過程中應用還是處于演示和表演的狀態,我們認為解決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我們在推進信息化難點不在技術,我們想應該在三個方面去解決問題。第一個方面是繼續的規劃和開發適應的資源,第二就是要用應用和項目導向來探索很好的經驗,第三個方面切實解決技術方面的難點,包括合作和共享方面的難點,提出新的方式。剛才說的是在硬件和軟件結合的解決方案,浪潮有了很好的探索,這個探索應該進一步的深入。但是我們認為重點應該在教育思想,教育內容,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在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