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LP Vs.LCD 投影技術的針鋒相對
|
2005年,筆者曾問過很多有投影機購買需求的用戶,特意問他目前在采購投影機時最重視的因素時,他們的回答都出乎意料的統一,首要因素就是看采用的是LCD技術還是DLP技術,其次再看服務水平,品牌、價格都已經是再次的因素了。為什么技術因素對選購造成了這么大的影響?2006年還會是這樣的狀態嗎?到底選LCD還是DLP呢?
|
|
>> 技術特點各有千秋
很早就有人喊出,誰掌握了標準誰就掌握了未來。所以我們在2005年看到LCD和DLP兩大技術陣營的較量,就并不為奇了。
其實,LCD和DLP兩大技術陣營的較量由來已久。目前看來,LCD投影機因為進入市場較早,技術比較成熟,因此在市場占有率上目前還具備優勢,但預計經過未來幾年的發展,DLP產品市場占有量將逐漸增加。許多廠商也看到了這一點,在DLP市場上積極跟進。從技術上來說,日系廠商和歐系廠商可以分為LCD陣營和DLP陣營,像日系廠家中愛普生、索尼等廠家依然堅持以LCD技術為主;而像歐系廠家中則不少都是以美國德州儀器為基礎的DLP派系,其中不但有奧圖瑪、富可視等專注于投影機的企業,更有像HP等這些實力雄厚的大廠商加入,因此發展勢頭非常強勁。
兩種技術也各有伯仲。DLP技術的優點是產生圖像的對比度較高,光路系統設計緊湊,因而在體積、重量方面占有優勢,在顯示文本、CAD模型、幻燈片時效果出眾;而LCD技術的強項主要體現在亮度均勻性、色彩及細節的表現上,在回放高質量的動態視頻圖像表現要強于DLP投影機。這兩種技術如今都在不斷地發展成熟中,尤其是德州儀器從2004年開始不斷加大了推廣力度,DDR-DMD芯片的推出可以說是DLP在技術上的一大進步。
>> 揭示技術背后的緣由
從核心技術提供商的角度來講,在2001年到2003年的過程中還經常出現缺貨,因此上游的提供商不出面談兩種技術的區別,下游的廠商也不談,用戶就沒感覺到那么多LCD和DLP的信息充斥在他們面前,所以不怎么敏感兩者的區別。
2005年DLP和LCD的產能已經到了能夠充足供應市場的狀態。目前,如果愛普生兩個工廠開足馬力都制造TFT面板的話,愛普生的年產量面板數量可以超過1000萬片,如果是三片前投系統,它可以做300萬到400萬臺投影機。TI也能達到接近300萬片,因為DLP投影機是單片系統,因此也能滿足300萬臺投影機的生產需要。不過2005年,全球的投影機市場的需求量大約是450萬臺左右,所以現在芯片供應的產能是大于整機需求的。
造成這樣的供過于求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愛普生和TI所希望發展的背投市場都遭遇到了另外一個勁敵“平板電視”,在它的擠壓下,背投市場迅速地萎縮了。目前在日本市場,幾乎看不到任何背投產品,中國市場中的背投產品也是寥寥無幾。
愛普生和IT的擴產都是寄希望于背投市場,但是背投市場的折戟沉沙使得兩個上層供應商不得不站出來為自己的技術搖旗吶喊,希望能從前投影影市場的擴容中減少損失,這給前投市場造成了巨大的供應壓力,投影機的整個供應鏈,包括廠商、渠道,包括媒體,相信都能夠感受到這種來自上游廠商的壓力。
這種壓力由于影響面比較大,因此上游廠商的競爭最終形成了市場驅動力,促使用戶思考“LCD還是DLP?”不過這種驅動力所產生的影響力并沒有超出投影機圈子內部,它既不能激發用戶新的需求,也不能因為技術提升而造成成本的大幅下降。最終只能是LCD跟DLP之間的關于技術選擇的內耗,因此在2005年下半年,這個驅動力迅速地減弱了,但是不可否認2005年上半年這個驅動力是很強的。
|
電腦時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