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專欄]
教育事業一直以來都是備受國家重視的重點行業,而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之下,教育行業也同其他行業一樣受到了重大的影響。也正因如此,遠程的交互方式成為了教育行業的迫切需求。如今,疫情的影響逐漸消退,但這種更為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以深入師生之間,傳統教學方式的瓶頸也借此尋得了突破口。可以說,教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成必然。
2020年8月25日,由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教培see
it數字化轉型發展大會”于河北石家莊舉行,現場邀請了多位專業人士一同分享理念,深入交流協作,共助教培行業數字化轉型。
會上,北京智來時代創始人刑煉首先分享經驗。他表示,教培行業的市場需求并未改變,有所變化的應是應對之策。在疫情后時代,我國各類教培機構的數量不降反增,更多投資者選擇在此低谷時入市。2020年,全國教培機構白名單已達到13.4萬之多。而從教培行業的競爭力演變來看,從最初的以內容質量到營銷手段再到科技研發,都不足以成為如今的優勢。要更進一步,不僅是要進行模式的轉變,更要建設數字化的新生態,建立企業間戰略合作關系,以新模式應對新局勢,以新教育適應新場景。
最后,他總結道,以教培行業從業者的思維調整和經營的模式調整為根本,加之以科技為驅動力的教學新工具,方能實現“拐點上行”之勢。
由于智能交互性教學新方式的介入,越來越多的教材課程被整合到一體化的終端中。對于此,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字出版公司市場總監張雷表示,新時代下全版本數字教材垂直服務平臺的建立不僅是成功的轉變,甚至可能成為傳統教育體制的“第二條命”。
首先,在信息時代,“效率”是極為重要的指標,雖然紙質教材有著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但從生動式教學、娛樂化授課等方面來說,數字教材確實“事半功倍”。同時,教材的數字化使得教育的應用場景得以拓展,尤其是在如疫情一類的特殊時期,數字化教材的“效率”更顯淋漓盡致。
其次,中國的地大物博卻使得教育數據難以協同。小至教學知識完整度低,大至教材內容的偏頗,教材的“不平等”進一步導致了教育的“不平等”。而數字化教材高統一度、便于傳播的特性使得此問題迎刃而解。最后,因國外對“隱私信息的保護”而閉塞大數據,我國教育大數據的廣泛使用其實也是相對國外的優勢所在。
在暢談數字化教育轉型理念的同時,從實質上改變現狀更是重中之重。就此,阿里云智能事業群天貓精靈教育負責人夢凰、希沃教務事業部總經理郭瀟等人從產品方面分享了科技的力量將如何改變教培行業。
首先,夢凰在介紹天貓精靈時提到,為了實現高互動性,生動式的教學,教學終端的“全感官AI識別功能”不僅讓學生“動”起來,更進一步通過人際間的溝通加速了學習的進程,提高效率。而對于教師而言,教學終端海量教學資源的整合以及各類APP的自由下載讓教學內容的制作更加快速便捷。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設備數字化之下,夢凰還提到了教師的“數字化”,為了讓數字化教育更具實效性,對教師的培訓同樣是重要的一環。
除天貓精靈外,大會的主辦方希沃也就自己的產品分享了教培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心得。
在數字化教育需求之下,多種硬件與軟件結合而成的解決方案是構建完善交互性教學場景的根本。而在教培行業如此嚴重的同質化競爭之下,高端的教裝也使得教培機構整體的環境得到升級。同時,通過數字化教學終端的遠程交互功能,多名教師聯動教學的方式得以實現,而這也是教培行業的用戶和客戶認同度更高的教學方式。而在教培機構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的現狀之下,高科技手段打造的新型教學方式所帶來的新鮮感則更容易調動起學生及家長的積極性。而這也正是數字化轉型對于教培行業的必要性所在。
對于教培行業來講,一個完善的數字化教學系統帶來的好處不僅是高效的核心教學資源的產出,更能夠為機構打造一個有鮮明特性的辦學特色。在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同時還兼顧營銷裂變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在這一切之后還能有效實現資源的保護。
希沃通過自主研發的“立知校長”教學系統,以1.3億份互動課件、逾40多款學科及互動工具為資源,為課程內容的生產提供強力的保障。同時,將成品課件自動轉換為H5格式更是免除了不同文件格式帶來的不便,不限制使用場景。而對于疫情的催動下興起的“微課”形式,“立知校長”同樣能夠兼具課程制作、錄屏、編輯、分享四類軟件功能為一體,快速的輸出可分享的成品“微課”鏈接。最后,在機構教學資源的保護上,“立知校長”的控制后臺實現了對所有課程資源的一鍵凍結,一鍵過繼等功能,避免了核心資源泄露和資源傳遞繁復等問題。
本次教培數字化轉型發展大會上,各分享嘉賓不僅從宏觀及微觀的層面分析了教培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方向,明確了數字化轉型并非“數字化”亦或“轉型”,而是線上線下共舉,相互融合的前進道路;更從實際的產品層面以教培行業現階段出現的問題痛點為基點,用數字化的解決方式處理問題,以實現行業進一步的發展。
數字化,開拓了新時代教育行業發展道路;數字化,讓疫情后時代備受打擊的教培行業迎來曙光。傳統教育仍為根,但并不代表不該擁抱時代。數字化轉型,讓傳統向未來升級,讓教育“躍然紙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