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消息]
自從《阿凡達》引爆了消費者對3D的熱情后,2011年成為了名副其實的3D年,一大批3D電影大作紛紛上馬,而2012年元旦也將開播央視3D頻道,內容的豐富極大刺激和帶動了3D播放設備的發展。
目前3D技術主要有兩個分支路線,一個是眼鏡式,一個是裸眼3D式,兩種路線均有其優缺點。電影和電視等大屏幕產品主要采用眼鏡式;而作為小型的手持終端來說,出于便攜考慮,目前比較適合的技術路線主要是裸眼3D式。
在國內芯片廠商中,福州瑞芯微電子對于裸眼3D的布局非常早。早在2010年北京通信展上,瑞芯就推出了采用RK2818芯片的裸眼3D手機和MP4。不過不知為何,采用Android
OS的裸眼平板卻遲遲沒有出現。
裸眼3D產業配套仍未成熟,國內消費者也還沒有形成3D的使用習慣。他表示,對于主控芯片來說,平板電腦有3D功能還是沒有其實區別不大,要實時渲染3D模型,硬件必須要有GPU,同時CPU必須600Mhz以上才可以,但是這一點現在基本上都能滿足。事實上,目前裸眼3D面臨最大的問題可能在于軟件系統的整合。
目前通過技術手段已經解決了裸眼多人觀看問題。在以前,裸眼3D主要采用視差障柵技術,這種技術的優勢是量產性和成本上較具優勢,同時還可實現2D和3D之間隨意切換,但采用此種技術的產品影像分辨率和亮度會下降,同時只能在很窄的垂直角度實現單人觀看。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產品多采用該技術。由于無法實現多人觀看,裸眼3D技術基本無法應用到大尺寸產品之上,除非采用柱狀透鏡技術,通過物理手法來實現。但是這種技術又無法進行2/3D切換。目前已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兩目轉多目”,并且通過電子控制讓讓柱鏡消失,實現2/3D切換。
未來這種技術普及后,將推動眼鏡式3D電視向裸眼3D的轉換。但他同時認為,未來光屏障式(Barrier)技術和柱狀透鏡(Lenticular
Lens)技術仍將共存,在7寸以下的產品仍更適合采用視差障柵技術。針對目前業界傳聞,蘋果IPAD3將是IPAD
3D的消息。蘋果確實已申請了相關的專利,同時將裸眼3D作為一個標準功能在進行研發。他認為ipad3如果真的是3D,將對業界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