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消息]
9月3日,一場萬眾矚目、讓中華兒女熱血沸騰的大閱兵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盛大舉行。閱兵中展示的指揮信息系統裝備是一大亮點,這順應了應對現代戰爭,軍隊技術及設備的信息化是必備基石的要求。
|
指揮信息系統裝備方隊的受閱裝備包括指揮車、監測車等 |
體現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
接受檢閱的指揮信息系統裝備方隊來自總參某通信總站,受閱裝備包括指揮車、監測車等。
方隊的前身是毛澤東、朱德同志親自創建的紅軍第一個無線電隊,創建初期只有繳獲的一部半電臺。在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炮火洗禮下,逐漸成長壯大。新中國成立后,他們先后圓滿完成了歷次尖端武器試驗、軍事演習、搶險救災等通信指揮保障任務。
作為新型作戰力量的某新型預警機,一誕生就吸引著世人的目光,這次駕駛護衛機的航空兵某師師長宋衛打了個形象比喻:從此我們的戰斗機瞪大了“雙眼”;
信息保障模塊的登場亮相,可謂一默如雷:看不見的信息鏈路,牽引我軍昂首邁向信息化戰場……
科學技術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同時,也決定著戰爭的技術形態。人類迄今已經經歷了三種戰爭形態——冷兵器形態、熱兵器形態、機械化形態,如今,現代戰爭正向信息化形態邁進。
9•3閱兵展出的武器裝備,在很大程度上顯示出中國國防現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具備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
信息可視化技術在現代戰爭中的運用
奪取現代戰爭的信息權。制陸權、制海權、制空權甚至制天權的奪取,都必須以首先奪取制信息權為前提。制信息權的獲取主要依賴電子戰和網絡戰在電磁空間及網絡空間的綜合運用,其信息獲取、處理、傳遞和利用,都少不了信息可視化技術。
信息可視化技術已在軍隊領域里得到廣泛應用。服務于國防、軍隊建設和作戰指揮“兵貴神速”的要求,便于指揮人員運籌全局,準確及時下達命令,快速有效地進行軍事部署。
高分大屏、跨屏互動、遠程指揮、實時呈現等關鍵詞,成為威創信息可視化技術被軍隊所熟知的關鍵詞。
超高分辨率的大屏幕顯控系統,讓GIS地圖在軍隊作戰指揮中的重要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細微的地標調整,作戰單位的分布、轉移等,均可在威創(Vtron)大屏幕上進行標注,軍情一目了然。
GPS、RS等數字處理能力,結合威創可視化互動平臺的整合,使指揮官通過大屏獲得海陸空等多個作戰隊伍的戰況分析,并在第一時間下達指令,實現總部對各兵種、作戰隊伍全盤有效的控制部署,圓滿完成作戰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