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消息]
3月16日,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全國首個地區級分中心暨綜合能源基地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在哈密建成投運。這是國內首次實現互聯網與綜合能源基地深度融合的實踐。投運現場,由威創60塊60”DLP配合Clink處理器搭建而成的基地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大屏顯控系統清晰、實時呈現出哈密地區各類能源資源分布、產業規劃布局、建設開發進度、運行情況等信息。
綜合能源基地對顯示系統的要求
哈密地處新疆東部,能源資源豐富,煤炭探明資源儲量約占全國的12.5%,風電技術可開發總量達到7550萬千瓦,約占新疆技術開發總量的60%,太陽能資源優勢明顯。
綜合能源基地承擔對哈密地區所有能源相關信息綜合管理的重任。面對龐大、復雜的綜合信息及多種圖形、圖表、視頻信號,同時兼顧室內指揮控制室“7*24”小時工作需求,
“多信號接入、精細化顯示、長時間觀看、高穩定性”是綜合能源基地對大屏顯示系統的必然要求。
首次實踐,威創助力綜合能源基地信息可視化
基于用戶需求,威創為哈密綜合能源基地建設的大屏顯示系統由5*12DLP顯示單元、Clink處理器及附屬外圍設備組成。威創DLP顯示單元具有大尺寸、拼縫小、像素點縫隙小、圖像細膩、適合長時間顯示計算機和靜態圖像等諸多優點。CLink多屏處理器是威創基于分布式架構全新推出的嵌入式全數字多屏圖像處理系統,是目前業界最同步的分布式處理器。除具備海量IP視頻接入、領先的模塊化設計、超高穩定性等優勢外,Clink在跨屏同步性上業界最好,可保證各類信息的同步、完整呈現。
建成的大屏系統清晰呈現出多種信息數據,集查詢、監測、功率預測預報、數據分析等功能于一體,其中,包括各個電廠的運行情況。此外,以大屏為顯示載體,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三維GIS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綜合能源基地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可對哈密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火電、電網項目和能源裝備制造等進行信息化管理;可對哈密地區各類能源資源分布、產業規劃布局、建設開發進度、運行情況等信息進行查詢、監測、分析和處理;能為國家和地方各級能源主管部門、電網調度部門和各能源開發、裝備制造企業等提供大數據服務。
能源“互聯網+”需要“可視化”
能源互聯網已被明確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互聯網+’與能源的結合可以有多種形態,對于綜合能源來說,從前一直是各干各的單點建設,無法體現綜合能源基地利用的特點和優勢,此次建成的哈密分中心將借助互聯網+的手段,在能源大數據的支撐下,對綜合能源利用基地進行更加科學的監測和管理。”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中心副主任郭雁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以新能源為例,之前無法預測預報的情況,在通過信息服務公共平臺就可以把數據搞清楚,為下一步電力系統的調度提供支撐。比如,一條直流特高壓輸送線路,在同時輸送火電和新能源電力時,可以計算出最佳的安全配比界限。”哈密地區行署副專員張紅光說,“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就可以采取相應的調度手段精準解決棄風、棄光問題。”。
由此可見,能源
“互聯網+”離不開能源大數據的支撐,如何更好地呈現、掌控和利用信息與數據成為關鍵所在,實現對信息、數據的“可視化呈現與管理”不可或缺。
了解更多威創項目與產品信息,可報名威創2016年北京產品演示會。
了解其他威創“能源互聯網+”項目,請點擊
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九江石化”可視化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