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消息]
新華日報社和威創集團,一個媒體,一個高新技術企業,看似不同行,但在“相融”的路上,卻殊途同歸攜手前行。
老牌媒體的新融合
“賣報賣報,新華日報!”的叫賣聲曾經回響在解放前的街頭巷尾。
《新華日報》是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自創辦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張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紙。
這張泛黃的新華日報由工人根據記者手稿和編輯文稿手動一個個鉛字排出。
新華日報報史館內陳列的鉛字排版工具
1989年,新華日報正式告別“鉛與火”,使用現代化的印刷技術。前線記者手稿可輸入電腦編輯、排版印出來了。
此后,一個又一個新技術不斷引進和運用。
1998年1月起新華日報實現全面彩色印刷。
從2014年開始,集團整合所屬各類媒體,統一記者身份、統一指揮調度、統一發稿平臺,打造由報紙、網絡、移動客戶端等多種傳播形態組成的全媒體融合矩陣。
2018年1月11日,全媒體指揮中心正式啟動建設,以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現已成為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平臺。
歷經80多年風雨,伴隨媒體技術的進步,新華日報已經從最初一張報紙,發展到現在擁有14份報紙、8份刊物、9家網站、6個客戶端、100多個微信微博賬號,被譽為“最典型的全媒體集團”。
新華日報,一個歷史悠久的媒體,威創,一家在20世紀初誕生的高新技術企業,二者看似不相關,又怎么走到了一起?這得從新華日報全媒體指揮中心說起。
“眼腦”之融
新華日報全媒體指揮中心是整個采編發網絡的核心層,負責集團各類媒體宣傳任務統籌、重大選題策劃、采編力量協調指揮、新聞審核發布、實時信息溝通等。
新華日報全媒體指揮中心具有對外宣傳接待作用,也是集團采編等會議舉行場地
顯控系統是指揮中心這個大腦的“眼睛”,承擔對報紙及網站等業務部門、多種采編及讀者終端、跨地域可視化信息的匯聚、分發、調用和呈現。
要求顯控系統具備的主要功能:
1. 因指揮中心整體寬敞明亮,因此要求屏幕顯示亮度高;
2. 滿足整屏高分可視化的視覺效果,色彩對比度要強;
3. 大屏功耗要低,節能環保;
4. 大屏單元間縫隙要求盡可能小,以便視覺上可以達到整體一張屏效果;
5. 可視化應用管理,實現采編信息的交互分發,現場連線、報道指揮等。
攜手“顯控用 精于融”的威創
這對系統的顯控用提出了要求,并且要能夠使三者之間很好地協同運行。威創恰恰擅長于此。
在顯示方面,威創DLP自2004年起一直保持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一,是COB專業顯示市場引領者。
控制設備可實現控制室前后端數據管理、多屏之間互聯互通、一鍵管控周邊設備。
在業內最早探索控制室可視化應用,引領控制室可視化應用。
威創在融媒體領域積累了豐富的顯控用融合經驗。比如廣州日報融媒體采編指揮中心對標全國最高水平建設,采用威創顯控用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對接五大業務系統,實現九大應用場景,充分發揮中央廚房的核心價值。廣州日報融合傳播力居全國黨報第三位、地方紙媒第一位。
廣州日報融媒體采編指揮中心
這不正是新華日報全媒體指揮中心中意的對象嗎?雙方一拍即合。2019年1月,中心采用的威創顯控系統投入使用。
當人們來到坐落于新華報業傳媒廣場1號樓16樓中庭的全媒體指揮中心,一眼就會看見由威創提供的顯示面積達56平方米(長約14.2米,高約3.98米)
大屏幕拼接墻,這套拼接墻系統和高分可視化應用系統等深度融合、相互協同,已在整合新華日報集團各業務管理資源,實現信息情報整合化、現場情況可視化、指揮處置高效化和運行管理科學化的業務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新華日報與威創在融媒體顯控系統方面的相遇、相融,是業務與技術發展的必然。
新華日報全媒體指揮中心顯控&可視化系統功能介紹
大屏幕拼接墻系統由32套80"DLP三基色激光顯示單元以4(行)×8(列)的方式拼接而成,投影機亮度高達1800ANSI流明,完全適應指揮中心寬敞明亮的環境。
顯示單元分辨率達15360×4320像素,物理拼縫小于0.1mm,整墻平整度≤0.3mm,結合高分可視化系統1:1分辨率的顯示技術后,大屏顯示內容無論是在離屏幕最近點的3米,還是在遠點的10米坐席,均能看到良好的整體視覺效果。
顯控系統能夠進行大屏圖像整屏高分辨率渲染,“策、采、編、發”等信息得以實時融合呈現,為總編提供當日生產工作全局態勢信息。
具有大屏高分顯示運行管理功能,監控顯示系統運行情況,可確保設備一旦出現問題,就能在第一時間排查出來。
交互控制功能,確保上屏顯示內容能根據采編發要求進行隨意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