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消息]
在電影工業領域,調色不僅是一項從膠片時代轉向數字時代的后期技術,更是集合了文化、審美和電影創作深厚底蘊的學科。如果色彩全程參與著電影創作的密謀,而后期制作的調色師,則是操縱色彩的幕后軍師,也是對電影色彩理解最深、實踐最多的那一個角色。
張亙,著名電影后期制作公司數字王國副總裁兼首席調色師,從事電影調色工作十余年,積累上百部電影的調色經驗,在國內是極為輝煌的履歷。《金陵十三釵》、《羅曼蒂克消亡史》、《邪不壓正》、《妖貓傳》,以及今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的胡波遺作《大象席地而坐》,均由其主導調色完成。有關準確色彩對電影行業的重要性,張亙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適逢明基廣色域色準投影機新品發布會在京舉辦,受邀在場分享從業心得。
首先是從色彩技術切入。張亙表示,不同色彩標準下,影片所呈現的視覺效果也不盡相同。當影片處于Rec.709色彩標準下,畫面看起來雖無不妥,卻略顯單薄,而一旦換成DCI-P3廣色域標準,畫面明顯更為驚艷,色彩細節也豐富得多,仿佛置身電影院所見到的圖像質感。
背后的原因是,DCI-P3色彩空間比Rec.709的色域范圍要多26%,可以展現更多的紅色和綠色。但也不意味著Rec.709就無用武之地,如哲學課本所說,“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當影片轉制1080P藍光片源時,依循的色彩標準正是Rec.709。也就意味著,兩種色彩標準分處不同的戰場。
一切起源于情感
色彩公認會影響人的情緒。這其實源于人們以往的認知經驗,比如看到紅色,會自然聯想到火焰和春節,進而產生熱烈、紅火、喜慶的感覺;看到藍色,常常會與冰塊、天空、大海相關聯,進而產生清涼、澄澈、開闊的感受。
張亙分享,在電影色彩的情緒調度上,基本可以分為冷色調和暖色調兩類,驚悚懸疑片多用冷色調,喜劇片常常是遍地花團錦簇的暖色調。為了畫面色調保持平衡,同一場景中又會有冷暖色調相互點綴,例如在《妖貓傳》中有一場勾欄宴席,眾人都是盛裝打扮,整個畫面富麗堂皇,但因為環境里的梁柱都調成了冷色,反而構成相映成輝的美感張力。這些構圖設計和色彩搭配都來自調色師的巧思,可見電影調色不止是技術活兒,更是富有創意和藝術感的創作歷程。
如張亙所說,后期制作不應局限在簡單地把畫面顏色調漂亮,而是要站在更高層次,幫助導演通過光影、顏色等進行再次的藝術創造,從而更有效地傳達導演對全片的構思。
忠實呈現影像原色
明基BenQ家用廣色域色準投影機,一直以來秉持“還原電影本色”的初衷,認為投影機作為把電影呈現給觀眾的顯示設備,應當回歸創作本身。電影的魅力一定是創作它的人賦予的,而不是顯示設備賦予的,也不會是觀眾賦予的,因此明基選擇回歸電影創作的源頭,用DCI-P3廣色域還原導演拍攝和后期制作時的色彩,傳遞給觀眾最真實的感動。
目前,電影拍攝和后期制作遵循的是DCI-P3標準,現階段4K電影視頻采集設備以及主流發行的4K UHD藍光盤,也都支持DCI-P3色彩空間。隨著高清化趨勢,1080P勢必會走向更高規格的4K分辨率,而因此依托行業發展來說,4K時代將會是DCI-P3的天下。
張亙也在會上表示,電影工作者努力想要讓觀眾看到的色彩,可以透過DCI-P3廣色域投影機完整呈現,“對于整個電影行業都是相當欣慰的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