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消息]
鴻合智能交互黑板,大尺寸全貼合,優雅外觀與科技結合不但能實現粉筆書寫、視頻播放,還能對課堂上學生的表情和行為進行分析,幫助老師對教學過程進行診斷;實現了傳統黑板的華麗轉身。在背后推動這些功能的實現離不開科技巨頭英特爾的助力,自2014年發布面對教育市場的平板電腦以來,英特爾在教育領域不斷進行著他的探索。當教育信息化2.0的浪潮襲來,深耕教育領域多年的鴻合科技攜手英特爾,一起為實現教育信息化2.0而努力。
為教育信息化產品賦能
上課鈴響,學生落座,教室正前方的“黑板”,開始對在座的所有學生進行人臉識別,并自動生成學生們的到課情況給老師;上課時,這塊“黑板”也隨時記錄著課堂上學生們的表情以及行為,學生聽到哪個環節眉頭緊鎖,又在哪個環節看起來特別輕松……這些在課后“黑板”都會反饋給老師,幫助老師對整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診斷。
如果課上有隨堂練習,老師可以直接從“黑板”的資源庫中選擇相應的習題,讓學生進行解答,學生完成答題后,“黑板”還會根據學生的答題結果分析出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幫助老師后續進行個性化教學。這樣的“黑板”,在很多時候,也被稱為“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其實已十分常見,然而,交互式電子白板想要實現這些功能,其實并不容易。
隨著智慧教育的不斷發展,網絡學習資源向多樣化和高清化擴展。小班教學、探究學習等新型教學方式日益增多,也帶來了教育應用負載的迅速增長。二者均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圖形處理能力、存儲吞吐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提出了日漸嚴苛的需求。如何滿足這些需求?基于英特爾®開放式可插拔規范(英特爾®OPS)進行標準模塊化設計成了鴻合科技的選擇。鴻合科技與英特爾攜手,打造的智能交互黑板,不僅實現了多人觸控互動、多媒體(課件、視頻、動畫等)教學等多種功能,還可以支持人臉識別、表情分析、行為分析等應用,從而將信息化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讓教學形式變得更加創新與多樣,課堂交互變得更加靈活與高效,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除此之外,鴻合科技還將其硬件和技術還應用在校園網建設、智慧校園管理系統、安全系統、智能考勤與監控、智能控制、互動錄播等多個領域。目前,鴻合科技正在與英特爾共同攜手,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建設智慧校園、智慧教室、智慧課堂三位一體的教育解決方案,推動個性化教學的發展,也推動教育資源更加公平高效的發展。
如何讓教育信息化設備不再成為擺設?
“在過去幾年,我們在教室內陸續部署了教育主機、電子白板、錄播等設備,但是這些設備連接、使用較為復雜,難以與老師之前的教育方式進行有效融合,還常常會因為學生玩鬧等情況導致設備損壞,存在著老師
‘不愿用、不敢用、不會用’
等問題。”陽新縣學校信息管理員說。陽新縣學校遇到的問題并非偶然,在此前探訪教育信息化落地情況時,我們發現,很多學校都存在著“設備齊全,但使用率低”的情況。
自國家在2012年出臺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后,全國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就跑在了“信息化”的快車道上。統計數據顯示,如今,多媒體教室比例已從2014年的不到40%提升到了88%。但相比于硬件部署,更難的部分確是在應用上。一些交互式電子白板廠商曾私下透露,一些地區、學校在采購大量設備后,五年返修率幾乎為零,這意味著極低的使用率。
學校中信息化設備與應用的嚴重脫節、與教育內容難以深度融合,因為各種原因有大量老師沒能接受、掌握應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的新方式,成了困擾眾多學校的難題,也制約了教育信息化效果的提升。其實,早在2017年,國務院就在《教育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全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而當教育信息化進入到2.0時代,解決這一問題更是顯得十分必要。
在這樣的背景下,英特爾的優勢性便顯現出來。與鴻合科技攜手,英特爾能從硬件和軟件兩個層面推動這一問題的解決。搭載英特爾的硬件和技術后,教育信息化產品具備性能強大、故障率低、使用和運維簡捷等優勢,同時,更加契合學科教學的場景,有利于提升學校對教育信息化產品的應用,讓教育信息化產品不再成為擺設。
助力人工智能實驗室建設
人工智能是眼下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之一,而從今年9月秋季學期起,統編版高中人工智能教材,將逐步走入全國高中課堂。而根據新課標要求,普通高中要針對人工智能課程設立新的實驗室,以滿足教學所需。2018年,英特爾宣布啟動“AI未來先鋒計劃”,幫助普通高中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便是英特爾這一計劃的舉措之一。
據了解,在實驗室共建工作中,英特爾將積極提供人工智能領域的相關技術和課件,以及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不僅如此,通過數據訓練的方法,英特爾提供面對中學生的全套人工智能科普和動手實踐課程,幫助教師和學生了解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包括大數據、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人機交互、AI推理等。
未來,英特爾會繼續攜手鴻合科技,致力探索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與發展。
|